语音播报
种业信息技术中心现有农学、工学、经济类、管理类、计算机类等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硕士学位4人。专业技术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人才技术力量雄厚,专业结构合理,具有良好执行力和极高的凝聚力,是一支团结而富有战斗力的团队。
种业信息技术中心下辖图书馆(文献中心)、《甘蔗糖业》编辑部、市场部、研发部、网络数据中心等二级机构,并承担挂靠我所机构“全国甘蔗糖业信息中心”的日常工作。研究室以行业科技信息服务为核心任务,致力为我国南繁与种业发展提供科技信息支撑与服务,现有业务范围主要包括行业相关的科技信息情报服务、信息化技术及产品服务、学术期刊出版等。
研究室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多项国家、省、市级科研任务以及企业委托的研发任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各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1项。近年来研究室承担并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承担的农业农村部“全国糖料生产信息监测网”(原“全国甘蔗生产信息监测网”)目前已连续运作7年,累计发布《全国糖料生产信息简报》45期,简报多次在行业会议、媒体网络和科技论文中被引用,成为了甘蔗生产及产业预测的重要的数据源之一。
研究室承担学术期刊《甘蔗糖业》的出版工作,《甘蔗糖业》创刊于1972年,凭着丰富和高质的内容以及严谨的出版作风,在国内制糖行业中享有盛誉,截至2021年,《甘蔗糖业》已连续11年入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目前行业内唯一的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科技信息研究室一直致力于甘蔗制糖及生物工程专业技术相关平台系统的开发,目前自主开发各类管理系统软件超过20项,已获得软件著作权证书34个,并累计推广超过300套,创造经济价值超过4000万。开发完成的软件系统包括:
为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南繁基地建设、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等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广东省贯彻落实《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实施方案》和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等指出要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智慧气象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的要求,研究室下一步将运用物联网技术,利用自动传送系统,构建基于人工智能、在线检测智能仪表与大数据分析、神经元算法等相关技术为基础的表型图像数字化采集系统和表型数据自动分析系统,通过数据采集、管理系统与在线质量分析控制系统,将南繁基地与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紧密联系,实现育种机构远程实时监控南繁作物的生长发育状况,为各南繁育种单位提供保姆式、订单式的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