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前夕,寒潮突袭粤北山区之际,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南繁种业所”)两支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奔赴河源市和平县、龙川县及东源县,联合地方政府、驻镇帮扶工作队及农业龙头企业,开展为期三天的春季农技服务专项行动,通过技术升级、品种迭代和产销联动,为当地春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在和平县大坝镇,南繁种业所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针对古树缘百香果基地存在的病毒易感、产量波动问题,提出引入广西培育的抗病新品种示范种植方案,同步建立病毒检测体系保障种苗健康。团队实地考察和平县九盛康园农业新技术有限公司撂荒地时,提出“毛豆-红薯”轮作模式,并建议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整合零散土地,产品销售联合广州南沙电商平台建立直销渠道。
在东源县万亩智慧农场,特派员团队与广东兆华种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推动优质香稻品种“华航香银针”和绿肥紫云英5号在铁场镇和大坝镇采用供种保价包收的模式进行推广,减少农民丰产不丰收的情况出现,同时减少撂荒地的面积。
在铁场镇龙湖村,特派员团队针对低温气候制定《春播管理技术规程》,已实现30亩示范田的备耕,较传统品种提前10天完成春播,薄膜覆盖保温技术有效抵御寒潮侵袭,水稻出苗率达95%以上。针对铁场镇龙湖村和大坝镇金星村劳动力外流导致的200亩撂荒田,提出土地流转集中经营方案,提供部分优质红薯种苗,配套优质高产种植技术,预计土地利用率提升40%。 团队还分别与和平县九盛康园农业新技术有限公司和龙川县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建红薯和油茶产学研基地,建立龙湖村和金星村红薯示范基地,计划引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提升茶油和红薯品质,同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高端食用油和红薯市场。
此次行动构建了“科研院所+地方政府+龙头企业”协同创新模式,通过建立“线上问诊+田间课堂”常态化技术咨询机制实现农技服务全覆盖,打造“品种研发-示范推广-订单收购”全产业链,以破解农户“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难题,重点收集保护百香果、红薯、油茶等地方品种,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
(种子与种苗繁育技术中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