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科学传播科普动态

全国科普月 | 中学生科普研学走进南繁种业所 体验农业科技魅力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6日来源: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

在全国科普月期间,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南繁种业所”)于9月24日上午,为崖州区45名中学生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研学活动。活动通过“田间实践+课堂学习+实验室操作”三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方式,带领学生们走进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科技科普基地,开启了一场探索农业科学奥秘的旅程。

第一站,解码甘蔗“甜蜜基因”的科技密码。在谢静高级农艺师的引领下,同学们步入了甘蔗杂交智能温室,开启了一场关于“甜蜜事业”的溯源与探秘之旅。谢静老师以生动的比喻,将复杂的育种技术娓娓道来。她阐释了甘蔗杂交育种如同一场精心安排的“科学联姻”,通过选择各具优势的父本与母本,让优良基因强强联合,以期培育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下一代。当话题深入到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特别是基因编辑时,她将其形象地比作“基因组编辑器”,能够精准地对甘蔗的遗传序列进行“靶向重塑”,从而程序化地赋予新品种抗病虫、高糖分、易收割等优异农艺性状。这不仅让同学们理解了从传统选育到精准设计的科技跨越,更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工作者为之付出的智慧与心血。

随后的实践环节将课堂知识落于实处。同学们在谢静老师的指导下,亲手体验了甘蔗的种植与管理,从栽种深度到培土技巧,切身感受到每一节甜美的甘蔗背后,都凝聚着从实验室到田间的无数心血与科技支撑。这一站,让抽象的遗传学知识变得可观、可感、可操作,在学生们心中刻下了现代农业是深度融合了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尖端产业的深刻印记。

第二站,玉米课堂的品种探秘。秦元霞博士带领同学们进入多彩的玉米世界,介绍了鲜食玉米的两大类:甜玉米和糯玉米。甜玉米含糖量高、口感清脆香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糯玉米则以其独特的支链淀粉结构和Q弹口感而备受喜爱。“玉米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更是营养丰富的健康食品。”秦元霞博士通过播放视频和现场展示不同颜色的玉米品种,讲解了玉米的营养特性和品种多样性。同学们惊讶地发现,除了常见的黄色玉米,还有黑色、紫色、花色等不同颜色的品种,每种都有其独特的营养价值。最引人入胜的是单倍体育种技术的讲解,秦元霞博士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了如何通过这项高新技术大大缩短育种年限,提高育种效率。同学们纷纷表示,原来现代农业科技已经发展到如此先进的水平。

第三站,实验室里的基因密码提取。在南繁种业创新实验室,张伟老师和孙生仁博士带领同学们进入了神秘的分子生物学世界。科普老师们首先介绍了植物DNA的基本特征:DNA是携带生物遗传信息的分子,就像植物的“设计图纸”,决定着植物的生长特性、外观形态和抗病能力等,接着带领同学们亲身体验了采用CTAB法提取烟草叶片总DNA的实验操作过程。通过快速细胞破碎仪将植物叶片破碎,再经过水浴、离心、提取上清液、75%酒精漂洗等步骤,最终提取出了白色的DNA絮状物。“太神奇了!我竟然亲手提取出了DNA!”一位同学举着手中的离心管,兴奋地与同伴分享。这个环节让抽象的“分子密码”变得触目可视,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农业科技的魅力所在。中间还穿插了液氮冷冻小实验,可瞬间将植物叶片变得脆如薯片的演示,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了超低温的神奇效果。这种亲身参与的科学实践,不仅让同学们对分子生物学有了直观认识,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科学探索的种子,为未来可能从事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科普月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学习了丰富的农业科学知识,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科学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活动成功地向青少年们展现了现代农业科技的蓬勃生机,有效激发了他们对农业科学的浓厚兴趣,为未来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播下希望的种子。

(海南育种科研基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