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南繁种业所”)海南基地自1953年建场以来,一直对当地割手蜜、中国种、斑茅等进行研究,以Badila、Fiji、Lethers 等热带种为“高贵化”起始材料进行远缘杂交、回交,取得了重大突破和进展,获得了崖城58-47、崖城 71-374等一批含新的野生种和热带种血缘为特色的崖城系列亲本。这些材料具有抗旱、抗逆、耐贫瘠、抗病性强、高光合速率、遗传配合力强等特征,为扩大我国甘蔗品种遗传基础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崖城系列甘蔗亲本的持续研究和有效利用,是实现其在今后育种工作中价值最大化的必要条件。
近日,南繁种业所王勤南团队在热带植物领域知名期刊《Tropical Plant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Genetic Diversity Analysis of Phenotypic Traits in Yacheng Series Sugarcane Paren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35个表型性状对138份崖城系列甘蔗亲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崖城甘蔗亲本表现出丰富的表型变异,不同表型性状间差异较大。崖城亲本遗传多样性高于中国主要栽培甘蔗品种。叶片性状和曝光后茎色表现出特别高的多样性指数。遗传相似性与育成世代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将153个甘蔗亲本材料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并进一步分为四个亚群和七个亚类,大多数中国主要栽培甘蔗品种被归为一个亚类。YC71-374(C亚群)和GT04-1001(D2亚类)以及YT86-368(D1亚类)和YC75-433(D2亚类)具有较高的遗传距离系数,可推荐作为潜在的亲本杂交组合。对崖城系列甘蔗亲本的研究和利用,对加强中国甘蔗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南繁种业所王勤南研究员、吴建涛正高级农艺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谢静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省属科研机构稳定性支持子课题、广东省科学院青年人才专项创新青年项目等科研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07/s12042-025-09426-z
(海南育种科研基地、甘蔗育种研究室/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