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南繁精神、普及种业科技知识,激发青少年对农业科学的兴趣,7月9日上午,三亚市崖州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的小学生科普研学活动,由中国作物学会甘蔗专业委员会成员单位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以下简称“南繁种业所”)和广东省科学院海南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承办。此次活动为25名小学生精心打造了以“南繁科研场·种业大课堂”为主题的沉浸式科普体验。通过实地参观、动手实践和趣味互动,让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领略农业科技的魅力,深刻理解“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重要意义。
解锁甘蔗生命密码,探秘甘蔗甜蜜世界。谢静高级农艺师以甘蔗初印象讨论式开场,带领小朋友们走进甘蔗杂交王国,让小朋友们摇身变为“甘蔗小侦探”,探索小小种子如何变甘蔗,了解甘蔗新品种是怎样选育的,结合田间栽培讲解甘蔗生长发育的五个阶段,化抽象为具体,用“甘蔗结婚”比喻杂交,用“超能力”解读农艺性状。走进甘蔗杂交智能温室,谢静老师讲解了甘蔗的“孩子”是什么,以及温室为什么能够“智能”,引导学生观察了解相关仪器设备,深入浅出地给同学们普及甘蔗需要“相亲”的故事,贴合儿童认知,让同学们对甘蔗杂交育种有了初步了解。
甜蜜行动号召,亲手播种甘蔗。谢静老师为同学们分发甘蔗种子,让学生们触摸种子,通过实际观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选育更好的甘蔗品种”,埋下热爱科学的种子。同学们惊讶道:“原来甘蔗的种子这么小,却能长出两三米高的甘蔗,太神奇了!”大家兴奋的在种植盆中种下甘蔗,认真的写上自己的名字,俨然成了小小科学家。这种将专业知识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科普研学,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探寻玉米育种的遗传奥秘。“你们知道为什么有的玉米是黄色的,有的是紫色的吗?”在鲜食玉米介绍中,梁清干博士的问题引发了热烈讨论。通过实物对比,同学们认识了甜玉米、糯玉米、水果玉米等不同品种,了解到黄色玉米富含叶黄素,对眼睛好,而紫色玉米含有花青素,有抗氧化的功效。在玉米形态、玉米产品类型、玉米种子结构,以及玉米杂交制种的讲解章节中,同学们惊叹声此起彼伏,一段有关玉米一生的“生命密码”小视频将大家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本环节的内容研有所思,学有所获。梁博士给大家示范了玉米种植的整体经过,使抽象变为具象,在这场“高科技的育种技术”中让同学们大开眼界。一名小学生崇拜道:“原来科学家是用这么厉害的方法培育新品种的,我以后也想当育种家!”
变身实验室小达人。张伟老师和孙生仁博士带大家走进南繁种业创新实验室,各种精密仪器让同学们目不暇接。科普老师用生动地比喻讲解了这些专业设备的功能。最受欢迎的环节当属液氮实验揭秘,秒变“植物脆片”的科学魔法:翠绿的植物放入液氮中瞬间凝结,极低温会迅速夺走植物细胞内的热量,导致水分结晶成冰,取出后轻轻一敲便碎裂成片,周围还缭绕着云雾般的白色冷气,宛如仙境,这看似魔法的现象背后,其实是低温科学的奇妙体现。接着同学们轮流使用显微镜观察不同作物的组织结构,并认真描绘看到的显微结构。“我看到植物呼吸气孔了!”“我看到玉米的种子结构”此起彼伏的发现声充满了整个实验室。通过亲手操作、亲眼观察,抽象的生物学知识变得生动具体。
最后,活动在同学们捧着埋下甘蔗种子的种植盆和绘制的显微图画,脸上洋溢着收获的喜悦中圆满结束。本次研学活动通过“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科普方式,激发孩子们对农业科学的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其他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L9u4hIxcmnhdqi92bpETw
(海南育种科研基地/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