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当晚,第13号台风“剑鱼”(强热带风暴级)以13级风力擦过海南岛近海,造成三亚地区创纪录的12级风圈持续肆虐,是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影响三亚最严重的台风。截至8月25日12时,受台风“剑鱼”影响,全市受灾人口共计40827人,倒伏、倾斜树木共29273棵,受淹小区12个,广东省科学院南繁种业研究所海南育种科研基地(以下简称“海南基地”)也遭受严重冲击。
在台风预警发布的第一时间,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海南基地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做好防御措施,基地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主任常海龙、副主任成印洁带领应急小组,对科研区、办公区及生活区进行全面排查,科研团队争分夺秒对重点保护的甘蔗科研材料进行紧急防护。由于甘蔗植株高大,强风极易造成倒伏或折断,科研人员采取“固定+放倒”双重保护措施--用绳索加固防风架,同时将部分植株较小的甘蔗放倒,以减少风力冲击。对办公区域的门窗进行了加固紧闭处理,高空悬挂物进行紧急拆除或加固,消除高空坠物隐患,以及切断所有非必要的办公用电。生活区的老职工宿舍是防台风的重点区域,由于部分建筑年代较远,抗风能力较弱,应急小组提前组织人员转移,确保老职工及其家属的安全。此外,三公里基地紧闭门窗、对大棚进行了加固;五指山基地同步启动应急预案:进行科研材料保护处理、检修电路、疏通排水系统,确保基础设施安全。
台风过境后,基地一片狼藉。科研区的甘蔗防风架扭曲变形,甚至断裂,大量甘蔗倒伏、稍部折断,受损非常严重,部分田间设备被刮倒损坏;温室大棚的部分玻璃被吹裂,塑料膜被撕开,框架出现倾斜,同时遮阳玻璃被掀起散落一地。办公楼会议室大门变形,玻璃窗碎裂。生活区道路被倒下和折断的树木阻塞,严重阻碍人员流动和灾后清理工作的展开。
然而,灾情就是命令,恢复刻不容缓。雨势稍缓,基地主任常海龙带领全体职工冒雨投入灾后抢修工作。电路抢修组第一时间检查供电设施,确保各场所无漏电,能正常用电;最令人揪心的是科研材料的损失,甘蔗育种团队检查倒伏甘蔗,将其扶正并加固;排水小组迅速清理沟渠,排除田间积水,防止科研材料因长时间浸泡而腐烂;后勤组则手持电锯、扫帚、铁耙,清除倒伏树木和断枝,恢复交通。尽管风雨交加,但各小组人员始终坚守一线,甚至顾不上更换早已湿透的衣服,基地领导班子更是带头行动,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恢复进度。8月25日至26日,区委直属机关工委联合深海科技城社区志愿者队伍来到海南基地,协助清理道路断枝残叶,为灾后重建注入新的力量。
在这场与台风的搏斗中,海南基地全体职工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他们守护的不仅是甘蔗,更是中国农业科研的未来,风雨过后,这片土地必将焕发新的生机。
(海南育种科研基地/供稿)